2024 年 05 月 14 日
最新媒体播报
媒体播报

劳模风采丨林旭川:瓦砾中坚毅的足音
发布时间:2022/08/11


林旭川,现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黑龙江省“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和“头雁”团队骨干成员,曾荣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一项项荣誉,正是对他多年来努力科研的最好见证。

建筑抗震模拟与减震设计——给结构加上“金钟罩”

设计在地震中安全的建筑结构,一直是林旭川专注研究的课题。针对高层混合建筑的抗震非线性分析问题,林旭川研发了高强钢——保险丝——消能装置相结合的大震功能不中断减震结构体系。



林旭川此项研究成果,在中国动漫博物馆、成都云端塔等重大复杂工程中得到了推广应用。该成果还获得国际钢结构工程研究与实践会议最佳论文奖、中国地震学会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二等奖等。

城市地震灾害仿真——探寻“大地”的脾气

现代城市系统宏大且复杂,地震中个别桥梁的损坏,就可使部分城市的交通瘫痪。针对城市建筑群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林旭川研发编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震害模拟器仿真系统。结合实时的地震监测数据,仿真系统可在震后第一时间初步给出城市破坏情况,为救灾救援提供决策参考。除了灾后实时评估,该仿真系统还能为城市规划提供支撑。目前已实现了北京、深圳、杭州等大城市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快速自动化建模与高效地震灾害情景构建。


该成果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再保险集团、省级地震局以及日本东京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国内外20余家单位的城市规划、城市及城市群地震灾害情景构建、巨灾保险、地震应急、城市抗震韧性建设等科研与减灾业务中得到应用,并获得国家超算“ 天河二号”天河之星优秀应用奖。

收集珍贵震害资料——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科技创新通常建立在大量的实验数据之上,而地震研究更是离不开地震现场第一手的震害资料。为此,林旭川参加了2022年青海门源地震、2021年云南漾濞地震、2015年尼泊尔地震、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等灾害损失现场评估与科学考察工作。

在这些地震现场,林旭川用尺子测量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破坏位置的厚度、裂缝宽度以及房屋的楼层变形,并相机拍照留存,以获取结构参数与破坏特征参数。在勘察中,他聚精会神,有时发生了余震都没有察觉。

在同事眼中,林旭川是热爱工作、刻苦钻研、朴实谦虚、乐观向上的年轻棒小伙,又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断取得科技成果的青年科技英才。林旭川坚信,对科研工作的专注与热情并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在不断的工作中获得其中的乐趣。他说,“非常庆幸我们赶上了这个好的时代,肩负着如此重要的历史使命,决不虚度年华。”在科研的道路上,他从不懈怠,用实际行动诠释科技报国之志。


 

黑龙江省工会2022年8月9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