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04 月 19 日
最新媒体播报
媒体播报

澎湃新闻: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含4大重点预警区,秒级速报
发布时间:2017/08/21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地区,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破坏性地震多发,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四川芦山、云南鲁甸等大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借鉴日本、美国等国家先进经验,建设全国范围内的分钟级烈度速报、秒级地震预警系统就变得十分必要。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下简称工程)项目建议书在2015年已经国务院批复,目前为止建设进度如何?建设完成后能达到何种预警效果?建设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8月1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就上述问题专访了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副总设计师李山有。

澎湃新闻:工程启动的背景是什么? 

李山有: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意识到我国在减灾手段方面还不够丰富,尤其是灾情获取时效性偏差,于2009年启动了工程项目的预研究等工作。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正式开启立项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了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调研时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 

2016年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工程项目的实施,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工作举措。

澎湃新闻:工程目前的进展如何?

李山有:自2009年起,中国地震局启动项目预研究、技术研发、试验示范、建议书编制等工作。2012年12月,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项目建议书。2015年6月,项目建议书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后获批。2015年7月起,中国地震局启动项目可研工作。2016年9月,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项目可研报告;2017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项目可研报告。

目前正在进行初步设计工作,预计2018年年初开始项目实施,2020年底完成项目建设,2021年项目试运行。

澎湃新闻:工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李山有:整个工程包括两大部分,即“地震预警”和“地震烈度速报”。

地震预警是依托震中附近的密集地震台网,在震后数秒内快速估算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目标地之前发布警报。

地震烈度速报是依托广泛分布的地震台网,在震后数分钟内快速确定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尽快掌握灾情严重程度和分布状况。

澎湃新闻:工程与中国现有地震观测系统有何不同?它的功能目标是什么?

李山有:工程本质上与现有地震观测系统的差别是台站密度大幅度加大,功能上新增了在地震发生后若干秒就可以发出的“地震预警”以及2至5分钟的“烈度速报”。

具体来说,目前暂定5大块功能:

1、向314个国家和省级抗震救灾相关单位发布地震参数速报、地震烈度速报、地震动参数速报等信息,服务政府应急救援决策。

2、向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省市县级电视台、有影响力的新媒体企业等有针对性地发布地震预警、地震参数速报、地震烈度速报等信息并由其向社会公众传播,服务公众地震应急行动。

3、向重点区内3000所中小学校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学校师生的地震逃生避险。

4、向铁路部门发布原地报警、地震预警、远场大震预警、地震参数速报、地震烈度速报、地震动参数等定制化紧急地震信息,服务高速铁路的地震紧急处置。

5、向核电、水利、燃气、化工、医疗卫生、商业等行业的1至2个示范企业发布定制化紧急地震信息,服务有关企业的地震紧急处置。

澎湃新闻:请具体解释一下“四大重点地震预警区”?

李山有:综合我国人口经济、地震灾害分布等因素,工程将华北、南北地震带、东南沿海和新疆天山中段等4个地区定为重点地震预警区。在重点区将形成完善的地震预警能力和基于乡镇实测值的烈度速报能力,在其他地区则形成远场大震预警能力和基于县级城市实测值的烈度速报能力。

直观来说,重点区的台站密度大,台站间距12公里左右,具备完善的地震预警能力和乡镇级烈度速报能力。

重点区内各省级地震局负责本区域建设任务,数据统一汇总到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工程建成后,省级中心处理本区域及周边地区的台站观测数据,并负责省内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国家中心同步处理全国的台站观测数据,融合处理省级中心的预警信息,并负责向中央政府和国家级媒体的信息发布。

澎湃新闻:工程的具体建设内容包括什么?

李山有: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台站观测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技术支持与保障系统五大系统。

具体而言,台站系统方面,将在全国新建、改造三大类台站,即1960个配置测震仪和强震仪的基准站、3309个配置强震仪的基本站、10241个配置烈度仪的一般站,共计15510个台站。

所谓“基准站”是“测震”和“强震动”两个测项的组合台站,是地震预警功能的骨干台,辅助用于烈度速报;而“基本站”则只观测“强震动”一个测项,主要用于烈度速报,辅助用于地震预警;一般站是烈度仪台站,进行密集布设,是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的辅助台。

澎湃新闻:工程目前有哪些待解决的难点?

李山有:地震预警系统本实质上仍属于地震观测系统,其主体建设工程只是任务重而难度不大,核心难点是地震预警方法技术、处理软件、信息发布部门联动以及法律保障。

从2000年起,中国地震局专家就对地震预警技术开始了探索,四川汶川地震后,又通过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对地震预警的核心技术进行了研究、系统软件进行了研发。同时,在福建地区、首都圈地区、甘肃兰州地区建设了地震预警示范系统,对方法技术和系统软件进行了在线检验,这些试验为国家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发布方面,中国地震局研发了手机App软件、PC接收软件、专用接收终端,在福建晋江市开展了发布试验,但如何实现海量用户的秒级发布,目前还是一个待攻克的难点,将来不排除和各大运营商以及云技术公司合作。

另外,尽管国家烈预工程工程建设以中国地震局为主,但切实发挥效益也需要充分开展部门协作及法律法规保障。比如,向行驶中的高铁动车发布地震预警信息不是单靠地震局可以解决的;向核电站发送地震预警信息,也要靠与核电站的紧急处置联动;向示范学校发送地震信息,需要与学校的应急疏散方案相配合;地震预警发布主体、发布对象、发布途径及联动保障需要法律法规予以明确。

澎湃新闻: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的区别是什么?

李山有:地震预警的根本目的是减轻地震灾害,是在地震发生后数秒内把预警信息准确地发布到可能遭受地震破坏的地区,而不是为了满足公众提前几十秒知道哪里发生地震。地震预警是秒级响应,公众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就要采取避震逃生措施。

地震预警对于地震破坏最严重的震中地区是无能为力的,地震预警时间很短、减灾效果有限,我们不能将地震预警神化,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才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出路。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62913